时间:2025-08-15 作者: 新闻来源: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 【字号:大 | 中 | 小】
|

2025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以镜头为笔,让那些镌刻着苦难与抗争的瞬间重新清晰。这里汇集中共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支部委员会委员与党员们的观后感悟,从光影交错间读懂历史的重量,在今昔对照中传承抗战精神。让我们循着镜头里的印记,在文字中回望来路、锚定初心,让80年前的胜利之光,照亮新时代的担当之路。
《南京照相馆》启示我们,真正的正义源自对良知的忠诚,当影片中主人公高呼“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用生命嘶吼南京城门的名字时,生动的展现出他们用普通人的平凡之躯铸就的民族脊梁,这不断激励着我们在办案过程中严格审查各类证据,做到精益求精,严惩侵害民族尊严和危害社会安宁的各类犯罪行为。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我走进电影院观看了《南京照相馆》,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将镜头聚焦于一家小小照相馆的方寸之间,巧妙地用暗房红灯下逐渐显影的暴行底片,隐喻那段血色历史的真相。老金那句“底片就是命根子”的呐喊,道出了守护真相即守护民族尊严的骨气。作为一名检察人员,我们应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刑事检察工作的要求。
这部电影以独特视角,将我拉回1937年南京沦陷的黑暗岁月,最令我动容的是百姓们拼死守护罪证底片的情节。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检察人员,必须严谨对待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公正的因素,用实际行动践行检察人的使命,为守护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阿昌,林毓秀,这些平凡人以"守土有责"的执着,在乱世中为民族留存记忆,恰如今天我们在检察岗位上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办公室职能,始终保持对"零差错"的追求,用清单化管理厘清头绪,用钉钉子精神落实细节,用创新思维优化流程,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讲述了邮差阿昌等人意外冲印出日军屠城罪证照片后,为守护真相与日军英勇抗争的故事。我感动于那些平凡百姓在绝境中展现出的勇敢和担当,也深刻体会到“失语就要挨骂”的确如此。最后,我们还要回归自己的主责主业,将观影活动获得的力量与感动落实到自身日常办案活动中,要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的书记员,在观看《南京照相馆》后,让我对日常工作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使命产生了深刻共鸣。影片中小人物“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勇气,正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底色。反观自身,作为书记员,在案件录入、卷宗整理等琐碎工作中,亦需坚守“寸土不让”的信念——细节关乎正义,平凡岗位亦需如履薄冰的责任感。
影片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历史截面,将民族危亡之际普通民众从求生到觉醒的抗争历程具象化。也让我从影片中“守护真相”的执着汲取到三重力量:一是坚守信仰之力:我们需将抗战精神融入党性教育,引导队伍从历史深处领悟“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二是强化担当之责:在干部管理、队伍建设中敢于碰硬,捍卫司法公正。三是传承历史之责:立足政工岗位,须创新载体讲好党的奋斗史、检察发展史,让红色基因通过教育培训浸润人心。
近日,我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后,我不仅对那段惨痛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肩负的职责有了全新的感悟。吉祥照相馆众人用生命守护每一帧影像的执着,与检察官“以证据为核心”的办案理念高度契合。影片也警醒着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规范,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影片中,吉祥照相馆用生命守护底片的觉醒,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当以这份精神为炬,在岗位上,像先辈们守护底片般坚守初心,面对难题时秉承团结奋斗的韧劲,将对历史的铭记转化为实干的动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