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杨莹莹:做推动中国法治进步的一个小小车轮
时间:2018-02-2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成为检察官的那刻,略带青涩的她许下了自己大大的梦——“以己之力,做推动中国法治进步的一个小小车轮”。十年来,她从未停下逐梦的步伐,寻线索找证据,惩治公益侵权行为;寻原因找依据,用心办好每起案件;寻根源找心结,情法相融解纷争—— 

  执着并温润着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杨莹莹

  检察官说 

  “即使被困难打倒100次,我也会101次地站起来并继续战斗。”

  “教授,我到过围栏围网养鱼的现场,渔民们为了提高鱼的产量,往湖中倾倒粪便,您愿意自己的孩子吃到的鱼是在这样的水中养殖的吗?”

  “一次次地对簿公堂,会让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呈几何式地升级,而当事人在其中也是两败俱伤。与其在矛盾不可调和时检察官来息诉罢访,倒不如在源头为百姓解决烦恼。”

  采访杨莹莹的那天,她刚接完一通很长的电话,声音已有些沙哑。“有些当事人的要求看似荒诞,但背后也有他们合理的诉求点,还是要耐心听用心找,弄清他们的心结在哪。”提到电话里的当事人,杨莹莹说道。

  十年来,“用心寻找”似乎是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检察官杨莹莹不变的主题。她寻线索找证据,惩治公益侵权行为;她寻原因找依据,用心办好每起案件;她寻根源找心结,情法相融解纷争。

  教授的心为之一震 

  2015年7月,杨莹莹接到了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为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党中央提出检察机关探索开展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武汉市检察机关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要在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15个区院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全覆盖。

  这有多艰巨呢?杨莹莹给出了一个对比参考的数据,在此之前的15个月内,全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44件……除了要完成规定的办案数量,他们还要在“零”基础上,准确把握公益诉讼制度的方向,积累办案经验,“这意味着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摸石头过河’啊!”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空前压力,她没讲条件,没谈客观。“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大而言之为人民,小而言之为家人,我责无旁贷!”在武汉市检察院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宣誓大会上,她立下的“军令状”掷地有声。

  实际工作的推进,远比想象难,公益诉讼案件的敏感性决定了调查取证难、评估报告和专家意见取得难,“两座大山”摆在了杨莹莹面前。

  为收集、固定证据,她曾与同事们一起,来到深达20余米的固体废物填埋坑,忍受着恶臭进行实地勘察;也曾为争取支持与配合,跑遍多个行政机关,屡次上门调查取证,被那里的办事员调侃:“你真是比上访的人还执着”。

  2016年9月,武汉市洪山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两个大型湖泊均有大批养殖户进行围栏养鱼,向湖中投放肥料和粪便。此举会导致有机物沉淀,湖水富营养化。作为公益诉讼专班成员和业务骨干,杨莹莹参与该案的办理。

  依照程序,要顺利提起公益诉讼,必须有环境部门的评估意见或专家意见,证明该行为确实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在工作中,由于被污染水域的开放性和流动性,鉴定成本极高且难以保证准确,杨莹莹只能寻求专家出具意见。然而,当她找到武汉市该领域的许多权威教授时,他们均因有所顾忌而婉拒了她。

  “即使被困难打倒100次,我也会101次地站起来并继续战斗。”杨莹莹没有就此放弃,她通过熟人联系到了武汉某重点高校的一位知名教授。“我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电话里,教授答复道。

  杨莹莹始终记得那个短暂却关键的会面。那天中午,同样的场面再度上演,教授听完她的来意,婉拒后转身准备离开。望着教授的背影,杨莹莹说:“教授,我到过围栏围网养鱼的现场,渔民们为了提高鱼的产量,往湖中倾倒粪便,您愿意自己的孩子吃到的鱼是在这样的水中养殖的吗?”

  杨莹莹的话语让教授的心为之一震,对方思虑再三,最终联合其他教授共同出具了一份极有分量的专家意见。之后,两大湖泊的公益诉讼案顺利起诉并得到法院判决支持,依法拆除围栏围网面积20余平方公里。

  说到案件的最后结果,杨莹莹皱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一抹欣慰的微笑挂上嘴角。

  试点工作两年间,杨莹莹刻苦钻研,总结提炼出案件调查“四步审查法”,写下了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成为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宣讲员”和“指导员”。她紧跟案件进程,强化线索研判,制定科学调查方案,把握证据锁定和提出诉前建议的时机,促进案件线索快速突破。在多起疑难复杂案件中,她冲在办案一线,与被调查人斗智斗勇,取得案件的关键证据。

  83岁老爹的心事了了 

  2015年底,一起武汉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职能助力地方完善立法的案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这起案件就是杨莹莹办理的。

  故事要从一位爱较真的老人说起,他姓胡,家住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某小区2404室。2012年春天,老人家楼上不断响起震耳的装修声,他原本惬意的退休生活被搅得苦不堪言。

  忍无可忍的胡老爹上楼去理论,门打开的那一刻,他大吃一惊,不足百平的房屋,竟被隔成了5间,塞进了5户人家,东拉西扯的电线纵横交错。原来,2504的业主对厨房、厕所进行了改造,将整套房屋隔成5个独立的“胶囊房”进行出租。

  胡老爹认为,2504室业主的行为属于违法装修,且造成自己家房屋污水反渗,和业主沟通未果后,他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依法拆除胶囊房。老人心想,这事儿我占理儿,政府肯定帮我管到底。他信心十足地在家等着,然而,两个月过去了,投诉信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胡老爹有点儿急了,又相继找了其他几个部门,但得到的答复均是“对不起,这事儿不归我们管”。为了讨个说法,他向东湖开发区管委会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要求政府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可他被告知,行政复议主体搞错了,应该向上级政府递交申请。

  奔波多日,投诉未果的胡老爹,一纸诉状将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告上了法庭。因《东湖开发区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中对管委会是否有行政复议权并未作明确规定,法院最终也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四处碰壁的老先生最终来到了检察院。

  “你快点给个意见就好,有了检察院的文书我好去北京上访。”回忆第一次见到老人的场景,杨莹莹说,老人在向检察机关递交申诉材料时并未抱有希望。

  老先生明明是胶囊房的受害者,为什么却无处说理?为了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杨莹莹反复研读卷宗材料、仔细推敲案情,终于,她发现了老人被驳回诉讼请求的原因。

  原来,胡老爹打官司的目的是拆除胶囊房,但诉讼的内容却是东湖开发区管委会是否有行政复议权。很明显,对法律一知半解的老人,在选择维权的方式上走了弯路。杨莹莹通过审查发现,胶囊房大量涌现是近几年的事情,政府过去没有明确整治胶囊房的职能部门,东湖开发区对胶囊房整治的分工也不明确,为相关部门的推诿埋下隐患。同时,《条例》对行政复议主体没有作出规定,存在明显的立法空白。

  “所以,案件不是法院判错了,而是我们的立法和执法体系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虽然案子有了决定性的结论,但若是简单地告诉老人法院判决没有问题,只会让老人的心结越系越紧。”为了妥善处理案件,解开老人的心结,在她的建议下,武汉市检察院联合东湖开发区检察院,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厘清职能分工,及时履行职责。同时针对立法中的疏漏,向市人大、市政府递交了书面报告。

  最终,东湖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区胶囊房开展专项整治。市人大、政府也听取了检察机关的建议,在《条例》修改时增加了行政复议主体的相关规定,弥补了法律空白。

  那年冬天的一个清晨,83岁的胡老爹专程到检察院表示感谢。

  案件最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带给杨莹莹的除了欣喜,更多的是关于责任和担当的思考。“百姓诉求无小事,每一件都关乎着老百姓对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乃至政府公信力的整体评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社会矛盾的寒冰也绝非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每个法律人在办案中多一点责任心,深挖一点背后的深层问题,妥善处理每一位群众的合理诉求,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少些怨气,多团和气。”

  “小杨热线”很热 

  十余年的办案经历,让杨莹莹渐渐明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问题总是如影随形。检察官,不仅要做矫正司法不公的“美容师”,还要做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杨检察官,您说这房子我能分一部分吗?”

  “您公公的这套房子从法律上说是可以分的,但是如果您同意把这套房子让给经济困难的小妹,看上去损失了自己的权益,却满足了老人生前的遗愿,换来了家庭的幸福和睦,这些都是无价的……”

  打电话来咨询房产继承和分割问题的大姐是武汉市江岸区和美社区的一名普通百姓,在一次进社区的法律志愿服务活动中,杨莹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她。

  像这样的电话,杨莹莹的办公室里经常会响起。在法律咨询中接待过的群众还有很多她曾经息诉的当事人,都会时不时打电话向她咨询法律问题,而她也总是详细解答、不厌其烦,同事们笑称她的电话为“小杨热线”。

  “如果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时,便得到了正确的法律指引,很多诉讼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一次次地对簿公堂,会让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呈几何式地升级,而当事人在其中也是两败俱伤。与其在矛盾不可调和时检察官来息诉罢访,倒不如从源头为百姓解决烦恼。”杨莹莹认为。

  如何从源头为百姓解决烦恼?身为武汉市检察院团委副书记的她,想了很多办法。

  “检察院的青年工作就是应该充分发挥干警的专长,用我们的法律知识给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一次团委工作会议上,她提出的想法得到了大家支持。2017年5月,刚刚获得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的杨莹莹,一刻也没停下忙碌的步伐,迅速组织全市检察机关青年干警开展“法润万家”法律志愿服务活动,送法进社区、进企业,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为邻里矛盾、家长里短定分止争,为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儿”释法说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提起检察院的这些志愿者,和美社区的夏志刚书记对杨莹莹印象深刻。“她每个月都会来。我记得有一次,来咨询的老百姓特别多,她一下午接待了20多个人,天快黑了,还有好多人没排到,我劝大家说今天就到这里,下周同一时间检察官们还会来,可是大家还不愿走。这时,杨莹莹拿出一沓便利贴,手写了号码一张张发给他们,说‘你们有什么难处,随时给我打电话’。”就这样,“小杨热线”越来越热。

  “杨莹莹的真诚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这缘于她深怀着一颗同理心,尽管社会并不完美,但她始终秉持积极与善意,看清仍然热爱,知难仍然前行,努力成为这个社会的一股暖流。”该院团委书记刘钊如是评价。

  2007年,大学刚毕业的杨莹莹考入武汉市检察院,成为了一名检察官。彼时,那个略带青涩的她许下了自己大大的梦——“以己之力,做推动中国法治进步的一个小小车轮”。

  十年光阴,寒来暑往,这个小小车轮从未停下逐梦的步伐。

案件信息公开网
工作动态   更多>>
· 【党纪学习教育】土默特右旗检...
· 【检察护企】检察长跟踪回访 做...
· 【检护民生】检察长主持公开听...
· 检察业务讲堂聚焦食品药品民事 ...
· 【检护民生】预防校园欺凌,勇...
·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群众...
土默特右旗检察微博
土默特右旗检察微博
土默特右旗检察微信
土默特右旗检察微信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
地址: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振华大街南,工作时间:8:30-12:00,14:30-17:30,联系方式:0472-8881112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