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
校园欺凌案例大曝光,保护孩子,我们该做些什么?
时间:2019-10-2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近年来 

发生在校园的欺凌和事件屡见不鲜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照侮辱…… 

不断引发社会关注 

家长们都很关心 

如果自己的孩子 

碰到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 

 

 

 

平江校园中学生围殴同学 

5月21日,有关“中学生打架斗殴”视频,疯传微信群,一群说着平江话的学生,言语低俗,围着看其他几个男生对站在墙边的男生拳打脚踢。根据被打男孩母亲聊天截图中得知,被打学生就读于平江县童市镇十一中学,属于留守儿童。 

 

 

 

 

 

 

后来当地教育和政府部门通报的情况是:5月21日上午,平江十一中八年级149班学生张佳兴与吴瑶琪发生小矛盾,社会青年罗××等两人得知情况后,于下午2点10分翻越围墙入校,与该校张佳兴等对吴瑶琪实施欺凌行为,并被围观学生用手机拍摄上传至网络。 

以自杀对抗校园欺凌 

三好学生、学习成绩年级第一、学校合唱指挥、英语能力出众……在家人和朋友的印象里,陈琪琪是“学霸”级的存在。 

 

 

 

而就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女孩,却在花一样的年纪里跳楼身亡。 

陈琪琪跳楼坠亡后,身上的笔迹、所留遗书、夹在作业本的字条以及课本上留下的只言片语,都次把死因指向了校园欺凌。 

 

 

 

从陈琪琪的遗物里,她的母亲发现了很多同学威胁她的小纸条,一张纸条上写的内容是,“下课后,六楼等你,不见不散”。 

在陈琪琪的课本上更写满了自己遭到校园欺凌的诉说:“你替她们背黑锅,被她们侮辱,被打,被骂!”、“我是欠你钱了,还是吃你家大米了??针对我?啊!”、“何必呢,活得这么累,都是一个宿舍,真当我不知么,在背后说我坏话?可笑!”、“离开这个宿舍”…… 

 

 

 

在贴吧里,更是有不少人称陈琪琪自杀前被多名同学堵在校门口,陈琪琪身上的抓痕是同学留下来的,而且很早时候就说了自己要轻生。 

女学生遭人轮流掌掴 

1月15日,一段湖北嘉鱼县某中学女生遭同学轮流掌掴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据视频显示:有打人者还嬉笑称,“打重一点啊”,“我还要来一次”。被打者不敢动弹,满脸发红。 

 

 

 

当日下午,嘉鱼县教育局通报此事:经查实,视频中打人者和被打者均为南嘉中学七年级女生。事件具体情况为:该校七年级学生XX因同学之间纠葛,为报复本班女生XXX,于1月10日下午放学后,邀约本年级其他几名女生,将XXX带到女生公寓架空层进行殴打。现场有学生拍摄了视频,并在微信上进行了传播。 

校园霸有多么普遍,伤害有多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眼中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突然多了起来。而且每一次,基本都配着大量的施暴图片和视频,手段之残忍超出想象,不断挑战人们的底线。 

 

 

 

这种伤害足以毁掉一个孩子的美好一生,甚至会夺走孩子的生命。 

江西一男孩小洋,六年级时去了当地最好的寄宿学校,而他一生的噩梦,却始于这里。 

由于天性乖巧,又是第一次住校,小洋在宿舍遭到了室友肆无忌惮的欺辱,他们将他的衣服脱光,用衣架狠狠抽他,用脚踩他的脸,吐口水在他的身上……最后甚至变本加厉: 

“他们串通好积攒了一周的尿液放在一个盆里,一人躲在厕所,等我进厕所一下子把整个盆倾倒过来。” 

 

 

 

出于恐惧,小洋不敢将这件事告诉老师:“总觉得告密了会被整得更惨”。他不愿将此事告诉家人,因为生长于单亲家庭的他不想让唯一的母亲担心,于是,幼小的他只能默默承担这一切。 

他变得沉默寡言了,经常失眠,经常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跟母亲吵架,也曾两次尝试自杀,因为遭到霸凌,他得了抑郁症,直到如今,小洋都无法摆脱那段梦魇般的日子。 

就像电影《《救救我》中,女主的哥哥因为身体缺陷,一进学校就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 

小混混们逼迫他脱裤子拍照,将唾沫吐进餐盘里逼他吃下这些饭。 

 

 

 

一次次的霸凌让哥哥陷入了痛苦与绝望,本就少言寡语的他开始渐渐崩溃。在小混混的多次欺凌之下他选择了跳楼自杀,选择用死亡结束这种身心的侮辱和痛苦。 

 

 

 

在知乎上,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同学遭霸凌致死的亲身经历: 

 

 

 

校园霸凌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不是身体上的伤痛,而是难以摆脱的心理折磨,这种自尊心被侮辱的心理阴霾,将会伴着孩子一生,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的巨大伤害,难以估量。 

而遗憾的是,校园霸凌仍然被许多家长当做同学间的“小矛盾”,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大多数霸凌被隐藏在看不见的角落,又有多少孩子深陷校园霸凌的魔爪里,正在被校园霸凌一步步吞噬着人生,我们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可能根本不知道。 

 

 

 

校园霸凌,为何屡禁不止?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使用暴力,只有找到“病根”在哪,才能对症下药。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频发,与多方面教育缺失有关。 

家庭 

家庭教育对人性塑造至关重要。有些家长忙于生活,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孩子为引起注意,便开始采取一些极端方式。孩子犯错时,父母则通常采用打骂作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灰暗心理,导致未来在强烈的心理冲突中,一点小小的刺激就会引发孩子激烈的反应。 

另外,孤独缺乏陪伴也会成就暴力。父母忙于工作,给予孩子陪伴的时间太少。事实证明,缺乏陪伴、内心孤单的孩子,处事走极端的机率更高。 

学校 

教师关爱教育缺失 

对于问题学生,有些教师不主动接近学生,而是用简单生硬的办法惩罚或者孤立歧视他们。表面上似乎有效果,其实学生口服心不服。有些学生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导致发生暴力事件。 

学生法治意识薄弱 

当前有些中小学依然盛行应试教育,老师们仅抓学习,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忽视了教育孩子应该如何尊重生命,这使得孩子缺少对自我行为的把控意识,做事不计后果。 

学校管理松懈 

一些学校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常常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出了事要么轻描淡写,要么大事化小。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从而助长了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社会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初中生由于年龄尚轻,会产生盲目崇拜,希望从中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比如通过暴力手段能够实现个人目的,炫耀自己的能力,甚至借此勒索财物,从而产生欺凌他人的现象。 

当看见校园暴力发生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是去制止、劝阻或报警,而是饶有兴趣拿起手机拍摄,以一种娱乐的心态看待身边的暴力行为,并在网络中传播散发。这些或麻木沉默的旁观者都会使校园暴力的影响更大。而这种心理上的漠视,一部分就来自于当前的盛行的“网络暴力”。 

 

 

校园霸凌,我们能做些什么? 

1.加强学校日常管理 

学校根据实际成立由校长总体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和教职工、少先队辅导员以及社区工作者、家长代表、法律顾问、校外专家等人员组成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高中阶段学校还应吸纳学生代表),切实加强防治学生欺凌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驻地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机关委派1名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定期驻学校办公,普及宣传防学生欺凌相关法律知识,指导、参与学校日常管理防控和学生欺凌事件调查处理,并将该校学生欺凌防控情况纳入对法制副校长的考核内容。 

学校制定完善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相关岗位教职工防治学生欺凌的职责、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学生欺凌的早期预警和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的具体流程、校规校纪中对实施欺凌学生的处罚规定等。 

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群体、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 

加快推进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接入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监控和报警平台,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机制。 

2.加强矛盾问题排查化解 

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状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校园公示栏等明显位置公布预防学生欺凌举报电话和学校责任人及联系方式,便于学生举报、反映欺凌学生的行为。 

对有心理问题、暴力倾向的学生要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联系专业部门进行心理矫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学校开展等方式,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3.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 

各级综治、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要加大校园周边群防群治工作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校园周边地区安全防范工作。 

公安机关要持续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先布设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学校周边日常巡逻防控和易肇事肇祸人员的排查管控,完善“护学岗”和高峰勤务机制,强化校园周边治安乱点整治,严厉打击涉校涉生违法犯罪。 

尤其要加强对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地区和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社会人员欺凌学生问题,及时进行预防处置,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做好防控工作。 

父母和老师们,在孩子的眼里,你们就是他们遭遇霸凌唯一的依靠,请一定要陪孩子坚决的向校园暴力说NO! 

 

 

 

让校园成为孩子教育学习的乐土,让每一个孩子远离校园霸凌,真正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名政法干警的使命。